辞旧迎新,2010
作者:余波 日期:2009-12-31
[招聘]面谈组合拳
作者:余波 日期:2009-11-26

最近又开始招人,我给自己拟了一个面谈的提纲,将自己常用的问题列了列,规整规整,就成了一个结构化的面试提纲,下面分享一下这些问法的初衷和操作实践。
1、“您好,请您自我介绍一下”
让候选人自我介绍,是一个满开放的话题,开放归开放,其实大部分候选人说的都是职业经历和个人特质方面的东西,这个时候要核对口述信息和简历上的上的信息是否一致,如果简历有“整容”过,这个时候通常会表现出来。
如果候选人避开了职业经历介绍,可以直接追问下。也有些人倒不是刻意避开,而是不擅言辞,自我介绍的时候就一句话:“我叫孙悟空,来自花果山”,然后就瞪着眼睛望着你,等你抛第二个问题了。与一句话对应的是话唠型,把面试当演讲,一个自我介绍介绍了半小时,还没有结束的意思,像这种要果断打断,把话题引到胜任条件的验证上来。
2、“您为什么会要换工作呢?”
这是一个必须问的问题,不仅要问上一家公司跳槽原因,还要问每一次跳槽的原因,跳槽对于一个职业人来讲,是非常重大的事情,他的职业选择模式基本上也是他下一次跳槽时的选择模式,跳槽的驱动力往往直接反应一个人的价值观。比如,曾经有一个候选人告诉我“最近买了房,压力大,所以……”,那么就表示你如果用了他,每一次他手头紧的时候,就是我们最焦虑的时候。
也有比较会捣浆糊的,说“个人原因”、“想要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”,这些都是浆糊,要挖出真实的跳槽动机才行,即使是“经济不好,公司裁员了,我名列其中”,也比上面两个回答的分高。
也有人回答“不好意思,不方便透露”,对于这样的回答,我是没信心给他offer的,录取一个自己没把握的人,相当于在团队里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。所以建议候选人,最好不要拒绝回答面试官的问题,除非问得非常过分。
3、“在您做过的项目中,最让您满意的是哪一个,为什么?”
能够让自己最满意的项目,通常也是让自己最有成就感的项目,这种成就感的来源可能是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,也可能是在团队作战中找到了归属感,最满意项目中所表现出来的诉求,也会是激励这个人的基本点。同时,我们也可以围绕这个项目,了解候选人以前的项目流程,处理解决问题的思路等。当然,我们也有可能发现,候选人最满意的项目,是些芝麻绿豆类的东西,很难拿分。其实顺着这个问题的思路,我们也可以问一下最不满意的项目是什么,了解一下挫折经验,以及其面对挫折的心态。
4、“悟空,在七十二变这个知识体系中,您最熟悉或者用得最多的是什么,就这个点作下分享”
这个问题,其实是在考察技术基础,让候选人挑自己最熟悉的知识点进行回顾。我们面试的时候,一定是挑候选人最熟悉的东西去聊,而不是拿面试官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去问。当然,对于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位,面试官对于技术基础没有足够的把握的时候,这个时候可以邀请相关技术主管群面,以便将技术基础充分覆盖。当候选人抛出一个知识点,例如WebService,我通常会接着问“WS一般应用在什么样的场景下,应用WS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,如何保证WS的安全性,WS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,WS的基本原理是什么、序列化是什么、SOAP协议是怎么回事等等”,像拨洋葱一样这样一路问下去,几斤几两,便很快会见分晓的。
5、“如果优秀的人可以做到一百分,您觉得自己现在做到了多少分?”
这里有一组问题,是套组合拳,让候选人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估,除了评估自己的专业能力外,还要评估自己的岗位胜任度,因为技术好,不代表工作也能够做得好。
“作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/软件工程师,在技术上有一定的要求,假如优秀的人可以做到100分,您觉得您现在有多少分?”,如果候选人给自己的分数很高,我便会追问,“能看得出来,您对自己的专业能力非常自信,如果把您这个分数归纳到三个方面,会是什么?”,候选人通常会把自己在专业上的优势讲出来,我们可以针对每一个优势进行验证,验证的过程也是拨洋葱,如果候选人说不出来什么东西,那多半搞不清楚自己斤两的人;如果候选人给自己的分数中等偏低的时候,同样要追问,“您给自己的分数是60,有40分不见了,是哪三个主要方面让您失去了这些分数呢?”,这是要候选人对自己的短板作个分析,对于这样的追问,候选人一般很难拒绝,因为这个问题是建立在他的自我评估上,拒绝回答意味着先要否定自己的自评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将候选人的优势、劣势抓住。当然并不是说候选人有短板,就不会录用,短板恰恰是一个人最容易出成绩的地方,最怕的是候选人不知道自己的斤两,这才是阻碍一个人成长的最大的障碍。个人非常赞同一个理念,“一个人能否成功,很多时候取决于他能否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,同时将影响自己优势发挥的劣势遏制住。”,如果把这句话作为个人发展的指导方针的话,那么首要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优势是什么,影响优势发挥的劣势是什么,否则就无从下手了。
当然,涉及短板的话题,有些人就会避重就轻,开始捣浆糊,比如,你让他列主要的三个方面,他可能含糊的给你一个不疼不痒的回答,你继续问,他会说想不起来了,我一般还会追下去:“明白,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,如果您的这方面得以改善,您就可以拿到一百分了。”,候选人这个时候往往会“投降”,开始认真回答失分点。如果他坚持说是,那也没有办法的,只好温柔一刀了断了,“谢谢,我们就谈到这里。”。
前面说到除了专业能力,还要验证岗位胜任度,问话的模式也是一样的,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/软件工程师,除了技术上有一定要求外,还有很多综合素养的要求,那样才能够胜任这个岗位,扮演好这个角色。假设优秀的人在岗位角色扮演上可以做到100分,你觉得你现在是多少分?”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的差别是显然的,这个问题考察的是候选人的综合素养,涉及个人特质,例如责任心、沟通技巧等,而这种特质往往在我们的工作中起到非常微妙而关键的作用。这个问题,同样也要根据自评的高低(高的追问为得分因素,低的追问失分因素)进行追问,以验证和挖掘更多信息,对于个人特质例如有责任心的验证可以这样,“您能否给我们举个例子,以支持您非常有责任心的这个评价”。
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,基本上我们心里就有数了。在我做的招聘面试中,绝大部分人都是倒在这套组合拳下。如果候选人从容的挺了过来,那离被录用就一步之遥了,最后一步是验证性格。
6、“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人?”
当工作上的事情,都聊得差不多了,接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,就是进行性格扫描,了解候选人生活中的状态。这包括家庭背景,平时的兴趣爱好,甚至还要包括人生梦想之类。当然,其实我并不会像标题那样直接问候选人生活中是怎么样的人,那样太宽泛了,收获往往不大。我通常主要关注候选人生活中的峰值体验,问题大概是这样的:“您是80年前出生的是吧,今年29周岁,在您记忆当中,这二十来年当中,有没有发生过什么让你非常非常难忘的事情?你脑子里首先闪出来的是哪件事情,能分享一下吗?”,很多人往往在这个时候,真情流露,顺着这样一个气氛,可以聊得东西很多的,比如曾经遭遇的挫折,比如曾经做过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,曾经在面试中,就听到一些真挚的人生故事:有的说自己高三的时候没考好,结果遭遇很多挫折,让家人操心,很后悔;有的说自己曾经在某次竞赛中,是唯一一个做出某道题的人。需要提醒的是,所有的面试官都是普通人,在情感上很容易在这个时候被候选人触动,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职业化的冷静,不要因为情感上有共鸣,而降低胜任能力的要求,否则会自食苦果的,也是不负责任的。这也是我们把性格扫描放到最后的一个原因,在我们验证了胜任能力之后,再验证一下性格。其实验证性格,还要考虑一下与这个岗位相关岗位的人的性格,你要是给脾气暴躁的人招一个同样暴躁的下属,那样肯定是制造不和谐因素呢。
[修炼]除地之垢,扫心之尘
作者:余波 日期:2009-11-17
[影评]北影导演系优秀学生作品展映交流
作者:余波 日期:2009-10-25

影像现场又搞了一个活动,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优秀学生短片作品上海联展暨交流会》,可谓年度巨献,原本要放两场,因为报名实在是火爆,所以临时加了一场,我看得便是加场。原本加场是没安排导演交流的,大概是因为粉丝团的踊跃,激发出了片方的热情,所以又临时安排上了导演交流。
还是说说片子吧。在没有看片子之前,心里对这批片子充满了期待,原因有两个方面,一是北影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中的唯一的电影专业院校,在电影人才培养上算得上翘楚,就像清华北大之于非文艺生的地位一样。另外一个原因是这批作品是近四五年来导演系优秀作品的选放,有那么大量的基片可以选,怎么着也要会有几部出色的片子吧。
昨天晚场放了六部,先说说总体的感觉吧。
[休闲]周末流水账
作者:余波 日期:2009-10-20

近几个月,一直处于宅得状态,尤其是周末的时候,基本上都会呆在家里。上个周末,却有所不同,好几个事情,都堆一块了。
周五晚上公司安排了一个聚餐,各路人马,齐聚一堂,吃饭过程中,每个人逐个上台按照固定的格式进行自我介绍,搞得跟相亲会似的,后面又安排了游戏环节,不禁让人恍惚,这派头,这规格,难道年会提前了?聚会持续到十点,迫于公共交通的压力,匆匆结束。
周六早上,发现网上已经有了《建国大业》,传说中的四亿票房的国庆献礼片,这样的片子,打死我我也不会去电影院看的,所以很纳闷这个四亿是怎么来的,会不会有GOV采购啊。看完片子最大的感觉像是看了部超长的幻灯片,每一页都精心打造,拼到一起却什么也不是了,浓缩并不总是精华。
[表扬]元化体检
作者:余波 日期:2009-10-15

公司每年都会安排一次全员健康体检,今年当然也不例外,国庆之前便发了通知,安排好了日程。去年,是去长海医院体检部做的,今年换地方了,改在了元化健检中心,这家体检中心成立不久,恰好就在我们公司旁边,他们成立没多会,就来扫楼,把我们公司的入职体检扫进去了。想着应该效果不错,不然不会又接着全员体检交给他们做的。
这次的安排,跟上次不同,上次是集中安排在周末时间,这次安排更宽松一点,从国庆收假一直到月末,有很长的时间可以自由选择,当然因为体检要空腹,都是安排在早上进行的。
我选择了15号去体检,一是星期四不算太忙,二是刚好这一天是我的生日。
[十字路口]技术向左,管理向右
作者:余波 日期:2009-10-12

时逢公司进行季度绩效考核,按要求,每一位评估人都要和被评估人进行绩效反馈面谈,所以今天下午就专门拿出了半天时间来做这项工作。
面谈之前,我预设了几个问题,其中有一个问题是“个人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(困扰或压力)是什么?”,有一位非常出色的项目经理反馈说,他现在最大的困惑是不确定自己该向哪个方向发展,他所说的方向是指技术路线或管理路线。我问他,为什么不确定?他说,他不确定公司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,如果转向管理路线,将来万一要重新择业,很可能会面临残酷的角色回溯,又要重新拾起原来的东西。
在这里要稍微说明一下,在我们公司,项目经理还承担着相当份量的编码工作,其实这似乎是大多数互联网项目经理的状态,挂着项目经理的羊头,卖开发经理的狗肉,比比皆是。从我个人意愿来讲,我是希望项目经理能够名符其实对项目负责,而非死盯着技术实现不放,我也确信项目经理更关注项目目标时,ROI一定会一路上扬的。意愿归意愿,现实总是很残酷,所以相当数量的项目经理身上依然闪耀着Supper Coder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