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探索]互联网技术团队的绩效管理实践5-非项目绩效
作者:余波 日期:2010-11-02
在前面的文章中,曾经分享过我们在互联网技术团队的绩效管理方面的实践,本篇是这个实践的继续。看过这篇文章的同学应该知道,对项目经理的绩效考核,有一项叫“行为&附加贡献”,下面的内容就是这个部分的拓展。
非项目绩效
前段时间,对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作了一下修订,主要的变化是添加了“非项目绩效”的管理办法。什么是非项目绩效呢?顾名思义,就是项目之外的贡献产生的绩效,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作“事件绩效”。
作为技术部门,项目一直是我们的主营内容,我们在制定KPI时,也是重点关注这个部分,比如通过人均项目绩效分来衡量项目产能。然而日常工作中还有很多贡献不在KPI中,比如内部讲师作培训、比如招聘面试等等。这部分没在KPI上反应出来的贡献,显然不是无关紧要的。此外,这些事情还与员工的工作热情有很大的关联:人们总是对做擅长的事情充满热情,比如擅长演讲的人乐意去作培训,擅长沟通的人乐意去面谈,对代码有洁癖的人乐意去做Code Review等等,如果这些贡献不能够在绩效上反应出来,做和不做没什么区别,谁还愿意做下去呢,热情在萎缩的同时,整个团队的能量也在萎缩。
除此之外,当团队越来越大,面对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复杂,一线的情报传递上来往往会延时或失真,管理工作也因此往往会很被动,这个时候就需要激发一线员工的创造力和热情,让他们去开动脑筋,他们想出来的事情往往更加切合实际,而我们从中识别出“重要”的部分加以大力推动,岂不快哉。这样一来,我们就有了一个巨大的脑库,有源源不断的点子来推动团队的发展。
制定规则
理解了非项目绩效的意图,那么接下来就是设计规则,让它可以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了。
首先,我们要将非项目事件的贡献量化,给每一个非项目绩效事件分配一定的非项目绩效分。分配的原则,受两个影响因素影响,一个是事件等级,一个是执行成效,前者是指办的是什么事,后者是指这个事办得怎么样。事件等级分为A、B、C三级,等级确认的权限分别给到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,事情办得怎么样也分几个等级:超预期、达预期、低于预期、失败,根据不同的等级,给予不同的绩效分。这样一来,每一件事情,我们都可以最终算出一个对应的分值。周期汇总之后,便是每个人的非项目绩效贡献。
除了ABC三种事件之外,我们还特别针对金点子设立了一个G级事件,这类事件粒度较小,着力点在创意上,只怕想不到,做起来倒并不困难。这个事情是专门为那些脑子比较灵光的人设置的,这些人可以一边指手划脚一边作出贡献。
接着,我们将整个考核的框架划分成三个方面:工作业绩、非项目绩效、综合评定三个大块,非项目绩效占比为15%,也就是说不管是工程师、架构师还是项目经理,都划出这样一个固定的比例,以期把每个人的脑袋都放到脑袋中。
那么非项目绩效分,与这个百分制的15分是如何联系起来呢?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:一个季度下来,只要有非项目事件产生,就可以得到基础分5分,在此基础上,每100分兑一分,兑满为止。这样设计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大家首先要有意识去做项目之外的事情,在一定范围内做得越多自然越好。
此外,技术人员最烦填单子的,所以在手续方面,我们也尽可能简化处理,事件的发起是由部门经理确认的,只要给他发个邮件、或者IM上说句话、甚至口头简述一下,部门经理确认一下,就可以去做了。正式的文档化工作,我们会安排专人来做。
推动消化
再美好的方案,如果没有被消化,那只会是一个传说。所以,当规则出来之后,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大家充分理解这套规则,以便更好的适应,直到应用。所以,我们做了几件事情,一是开宣讲会,培训所有一线管理者;然后群发了邮件,将相关细则文档全员推送;最后,在绩效考核之前,又将考核办法做成一个易于理解的图文解说,群邮推送。经过这一系列的消化过程,仍然还是有一小部分人是没概念的,主要原则是不重视,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技术人员会习惯性忽视“文档化”的东西,对规则不敏感。而这就只能期待在一次真正的考核执行时去改善。所以,当我们在Q3正式执行这套办法之后,实际影响利益了,果然有人坐不住了,跳起来了,其实这一切都意料之中的事情。想必,痛了,印象就深刻了,我想下次再做考核,“误伤”最好就不要发生了。
关联阅读
互联网技术团队的绩效管理实践1-我们是谁
互联网技术团队的绩效管理实践2-寻找绩效
互联网技术团队的绩效管理实践3-项目线绩效考核
互联网技术团队的绩效管理实践4-创新线绩效管理
互联网技术团队的绩效管理实践5-非项目绩效


[本日志由 余波 编辑过]






评论: 7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-





很精辟的总结,可以给站在人生米字路口的人,指明方向
写的很不错哦,很有条理,谢谢分享啊
有没有想过如果是一个好的点子,由一个人提出,但是需要2-3个人来完成的情况下,怎么计算每个人的分数捏?
余波 于 回复
按贡献核计吧,只要作出贡献就给予相应的积分。
提案给提案分,执行给执行分。
例如,A提了一个想法,这个想法是给某个团队的,那么这里对于A来说,他就是贡献了一个可行的提案。
具体实施时,再根据参与人的贡献大小,拆分总的绩效分,如果A在其中,那么A自然也可以再拿一部分绩效分。

按贡献核计吧,只要作出贡献就给予相应的积分。
提案给提案分,执行给执行分。
例如,A提了一个想法,这个想法是给某个团队的,那么这里对于A来说,他就是贡献了一个可行的提案。
具体实施时,再根据参与人的贡献大小,拆分总的绩效分,如果A在其中,那么A自然也可以再拿一部分绩效分。

非常好的点子。

受用...
来看看哈
好文,收藏至20ju.com
发表评论